拼音:cóng 注音:cóng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18 笔顺:竖竖捺撇横捺撇横横竖横竖竖横横横折捺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OGUC 五笔98:OUFC UNICODE:U+53E2 四角号码:32447

仓颉:TCTE GBK编码:85B2 规范编码:

cóng ㄘㄨㄥˊ

◎ 见“”。

[①][cóng]

[《廣韻》徂紅切,平東,從。]

亦作“1”。“1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菆4”。亦作“1”。

(1)聚集。

(2)丛生。

(3)丛生的草木。

(4)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

(5)众多;繁杂。

(6)犹束缚。

(7)细。参见“叢巧”。

(8)丛葬。

(9)量词。用于聚集或丛生之物。

(10)姓。南唐有丛鐇。见《通志·氏族五》。

[广 韵]:徂紅切,上平1東,cóng,通開一平東從

[平水韵]:上平一东

[唐 音]:*dzhung

[国 语]:cóng

[粤 语]:cung4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子集下】【又字部】 叢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167第12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徂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徂聰切,𠀤族平聲。【說文】聚也。从丵从取。【書·無逸】是叢于厥身。又姓。南北朝滁州刺史叢鐇。又臺名。在邯鄲。又【集韻】或作樷。【前漢·東方朔傳】樷珍怪。又作藂。【前漢·息夫躬傳】藂棘棧棧。【註】詩葛覃註:灌木曰藂。又【韻補】叶徂黃切,音牀。【韓愈·此日足可惜詩】蕭條千萬里,會合安可逢。淮之水舒舒,楚山直叢叢。逢音房。【韻會】後人誤作菆,或作蕞,二字皆非。毛氏曰:丵,上从四直,兩長兩短。从丱,非。丵原刻下从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