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jiàng 注音:jiàng 部首:部首笔画:7

笔画:13 笔顺:捺横竖撇折捺横竖折撇折横横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UQSG 五笔98:UQSG UNICODE:U+9171 四角号码:37604

仓颉:LNMCW GBK编码:BDB4 规范编码:2986

(醬)

jiàng ㄐㄧㄤˋ

◎ 用发酵后的豆、麦等做成的一种调味品:甜面酱豆瓣酱

◎ 用酱或酱油腌制:酱菜酱瓜

◎ 像酱的糊状食品:果酱芝麻酱

◎ 酱

catsup soy sauce

详细字义

◎ 酱

醬 jiàng

〈名〉

(1) (会意。从肉,从酉。酒以和酱也。爿声。古文从酉,爿声。籀文从酉,从皿,爿声。本义:用盐醋等调料腌制而成的肉酱)

(2) 用麦、面、豆等发酵制成的调味品 [thick paste made from fermented soya beans]

酱用百有二十瓮。——《周礼·膳夫》

不得其酱。——《论语

濡鸡醢酱,濡鱼卵酱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

(3) 又如:黄酱;炸酱;甜酱;豆瓣酱;酱坊;酱豆(盛酱的食器);酱瓜(即越瓜);酱清(古代调味品。相当于今之酱油)

(4) 将鱼、肉、蔬、果捣烂制成的糊状食品 [paste;jam]。如:果子酱;花生酱

词性变化

◎ 酱

醬 jiàng

〈动〉

(1) 用酱或酱油腌制 [pickle in soya sauce]。如:把萝卜酱一酱;把豆腐酱了再吃;酱瓜儿(用酱腌制的瓜)

(2) 搅;混杂 [mix]。如:酱泥(沾染了污泥)

[①][jiàng]

[《廣韻》子亮切,去漾,精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“1”的繁体字。

(1)用盐醋等调料腌制而成的肉酱。

(2)用麦、面、豆等发酵制成的调味品。

(3)将鱼、肉、蔬、果捣烂制成的糊状食品。

(4)泛指糊状物。

(5)用酱或酱油腌制、浸渍。

(6)搅混;沾染。

[平水韵]:去声二十三漾

[粤 语]:zoeng3

[闽南语]:chiuN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酉集下】【酉字部】 醬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1283第05

〔古文〕𨟻【廣韻】【正韻】子亮切【韻會】卽亮切,𠀤音將。【說文】醢也。【韻會】醢,肉醬也。又豉醬。又菜茹亦謂之醬。【正字通】麥麪米豆皆可罨黃,加鹽曝之成醬。【禮·曲禮】醯醬處內。【周禮·天官·膳夫】醬用百有二十罋。【註】醬,謂醯醢也。【史記·西南夷傳】南越食蒙蜀枸醬。【註】劉德云:枸樹如桑,其椹長二三寸,味酢,取其實以爲醬。【枚乗·七發】熊蹯之臑,芍藥之醬。 【說文】本作𤖕。臑字原从足从而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