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xíng 注音:xíng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7 笔顺:折竖折捺横竖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BCAG 五笔98:BCAG UNICODE:U+9649 四角号码:77212

仓颉:NLNOM GBK编码:DAEA 规范编码:3805

(陘)

xíng ㄒㄧㄥˊ

◎ 山脉中断的地方。

◎ 灶的边缘:灶陉(灶边承器之物)。

详细字义

◎ 陉

陘 xíng

〈名〉

(1) 山脉中断的地方 [defile;mountain pass]

山绝陉。——《尔雅·释山》。注:“连山中断绝。”

盘互长干有绝陉,并包 佳丽入江亭。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雨花台

赵( 希)与之陉,合军 曲阳,攻取 丹丘、 华阳、 鸱之塞。——《史记·赵世家》。集解:“常山有井陉,中山有苦陉。”

太行山首始于河内,北至幽州,凡有八陉,是山凡中断皆曰陉。——《述征记

(2) 又如:陉岘(山谷与山岭);陉阻(断崖险碍的地方)

(3) 灶边承放器物处的形状、样子 [edge of a kitchen stove]

祀灶之礼,设主于灶陉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郑玄注

(4) 斜坡 [slope]

膺峭袘,腹陉阻。——马融长笛赋

(5) 古地名 [Xing town]

(6) 春秋楚地,在河南省郾城县境

(7) 战国韩地,在今山西省曲沃县境

(8) 春秋周地,在今河南省沈阳县西北三十里

(9) 姓

[①][xíng]

[《廣韻》户經切,平青,匣。]

亦作“1”。“1”的繁体字。

(1)山脉中断的地方。

(2)山坡,斜坡。

(3)灶边突出部分。

(4)地名。春秋楚地。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。

(5)地名。春秋周地。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。

(6)地名。春秋吴地。

(7)地名。战国韩地。在今山西省曲沃县境。

(8)姓。见《万姓统谱·青韵》。

[②][jìng]

[《集韻》古定切,去徑,見。]

同“1”。“2”的繁体字。

狭窄的通道。

[平水韵]:下平九青·去声二十五径

[粤 语]:zing4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戌集中】【阜字部】 陘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1349第05

【唐韻】戸經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乎經切【正韻】奚經切,𠀤音形。【說文】山絕坎也。【玉篇】限也。【爾雅·釋山】山絕陘。【疏】謂山形連延中忽斷絕者,名陘。 又【廣韻】陘,阪也。 又地名。【春秋·僖四年】遂伐楚,次于陘。【註】楚地名,潁川召陵縣南有陘亭。又【左傳·隱十一年】與鄭人陘。又【春秋·僖二十二年】及邾人戰于升陘。【註】魯地。又【左傳·成二年】晉師從齊師,入自丘輿,擊馬陘。【註】齊邑。【戰國策】秦攻韓,圍陘。【註】在絳州曲沃縣西北,汾水之旁。 又山名。【戰國策】楚魏戰於陘山。【註】括地志,在鄭州縣西南。【史記·秦始皇紀】王翦將上地下井陘。【註】山名,在常山,今爲縣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常山郡井陘。【註】井陘山在南。 又【禮·月令·其祀竈註】東面設主於竈陘。【疏】竈陘,謂竈邊承器之物,以土爲之。 又姓。【字彙】晉大夫,以邑爲氏。 又【集韻】吉定切,音徑。【左傳·襄十六年】孟孺子速遂塞海陘而還。【註】海陘,魯隘道也。【釋文】陘,音𠛬。徐音古定反。 【篇海】同𨹢𨺄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