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zhù 注音:zhù 部首:部首笔画:7

笔画:12 笔顺:捺横横横竖折横捺横横竖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YYGG 五笔98:YYGG UNICODE:U+8A3B 四角号码:00614

仓颉:YRYG GBK编码:D45D 规范编码:

zhù ㄓㄨˋ

◎ 同“”。

[①][zhù]

[《廣韻》中句切,去遇,知。]

[《廣韻》之戍切,去遇,章。]

(1)记载。

(2)注解;训释。

(3)注定。

(4)通“”。灌注,流入。

(5)通“”。留待;等待。

[广 韵]:之戍切,去10遇,zhù,遇合三去虞章

[平水韵]:去声七遇

[粤 语]:zyu3

[闽南语]:chu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註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1152第26

【廣韻】之戍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朱戍切,𠀤音鑄。【玉篇】疏也,解也。【正韻】訓釋也。【毛詩·序疏】註者,著也。言爲之解說,使其義著明也。【儀禮·士冠禮疏】言註者,註義于經下,若水之注物,亦名爲著。【晉書·向秀傳】始秀欲註《莊子》,嵆康曰:此書詎復須註。【舊唐書·𤣥宗紀】上訓註《孝經》,頒于天下。 又【博雅】識也。【通俗文】記物曰註。【穀梁傳·昭十一年】一事註乎志,所以惡楚子也。【後漢·律歷志論】重黎記註。 又【類篇】拏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謰謱,拏也。南楚或謂之支註。 又【廣韻】中句切【集韻】株遇切,𠀤音駐。義同。 又【類篇】述也。 【集韻】或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