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5

笔画:7 笔顺:捺折竖撇捺竖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PUHY 五笔98:PUHY UNICODE:U+8865 四角号码:33200

仓颉:LY GBK编码:B2B9 规范编码:0888

(補)

bǔ ㄅㄨˇ

◎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:缝补补葺亡羊补牢

◎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: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

◎ 益处:不无小补于事无补

◎ 补

fill mend patch repair

详细字义

◎ 补

補 bǔ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衣,甫声。本义:补衣服)

(2) 同本义 [mend;patch]

补,完衣也。——《说文

田赞衣补衣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顺说》

补褐防寒岁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村居卧病

(3) 又如:补衣;补袜;补衬(打补丁,衬里子);补衣(打过补丁的衣服)

(4) 修补;整修破旧的东西 [repair]

牵萝补茅屋。——唐· 杜甫《佳人

(5) 又如:修桥补路;补天济世(修补天道,救济世人);补天(传说古代之时,苍天西北角有破缺之处,于是女娲氏炼石以补苍天,使无缺损;比喻挽回时运)

(6) 补充 [add;fill;replenish]

愿令得补黑衣之数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(7) 又如:填补(补足空缺或缺欠);弥补(把不足的部分填足)

(8) 弥补 [fill;make up for]

维仲山甫补之。——《·大雅·烝民》

必能裨补阙漏。——诸葛亮出师表

稀豁之处,锄而补之。——《齐民要术·种谷》

(9) 又如:补刖(弥补被刖的脚跟。比喻矫正缺失,使归真返朴);补拙(弥补愚钝);补苴(弥补缺漏)

(10) 济助 [help]

收孤寡,补贫穷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

(11) 又如:补益(裨补助益);补报(增补);补裨(增益补阙)

(12) 补养;滋补 [nourish; take a tonic]

静然可以补病。——《庄子·外物》

(13) 又如:补理(滋补调理);补导(采补和导引。道家的养生术)

(14) 官有缺位,选员补充 [fill a vacancy]。如:补外(京官调外地就职);补官(补授官职)

词性变化

◎ 补

補 bǔ

〈名〉

(1) 补子 [ceremonial robe]。如:补服;补褂朝珠(补褂清朝官员的正式朝服,青色外褂;上绣方形图案,文官绣鸟,武官绣兽。朝珠,每圈108 颗,文官五品以上才准用)

(2) 补品,促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 [tonic]。如:大补

(3) 春秋时地名 [an ancient place]。在今河南省汜水县境

[①][bǔ]

[《廣韻》博古切,上姥,幫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

(1)修治破衣使完整。

(2)泛指一切器物的修旧补损。

(3)补助;补充。

(4)弥补;补救。

(5)裨益。

(6)补养;滋补。

(7)谓官有缺位,选员补充。

(8)指官员调任。

(9)补子。

(10)古邑名。

[上古音]:鱼部帮母,pua

[平水韵]:上声七麌

[粤 语]:bou2

[闽南语]:poD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下】【衣字部】 補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1111第06

〔古文〕𢒏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博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彼五切,𠀤音圃。【說文】完衣也。【急就篇註】修破謂之補。【詩·大雅】袞職有闕,惟仲山甫補之。 又助也。【周禮·秋官·小行人】若國札䘮,則令賻補之。 又益也。【前漢·董仲舒傳】凡所爲屑屑,夙興夜寐,務法上古者,又將無補與。 又數也。【韻會】十兆曰經,十經曰垓,十垓曰補。 又邑名。【鄭語】鄢、蔽、補、丹、依、㽥、歷、莘,君之土也。【註】八邑也。 又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補氏。【正字通】唐中常侍補眞。㽥字比照考証蔽字條改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