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hù kǔ 注音:hù kǔ 部首:部首笔画:4

笔画:12 笔顺:横竖撇捺横竖竖横竖竖折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SADG 五笔98:SADG UNICODE:U+695B 四角号码:44964

仓颉:DTJR GBK编码:97FC 规范编码:

kǔ ㄎㄨˇ

◎ 粗劣,不坚固,不精致:楛耘伤岁(不精致的耕作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)。

详细字义

◎ 楛 hù

〈名〉

(1) 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,茎可制箭杆 [thorn]

(2) 另见 kǔ

词性变化

◎ 楛 kǔ

〈动〉

(1) 通“”。枯槁 [wither]。如:楛死(枯死。楛,通“”);楛菀(枯荣。喻荣辱。楛,通“”)

(2) 另见 hù

[①][hù]

[《廣韻》侯古切,上姥,匣。]

木名,荆属。茎坚韧,可制箭杆及器物。

[②][kǔ]

[《字彙》孔五切]

(1)器物粗劣不坚。

(2)引申为恶劣,不正当。

(3)通“”。枯槁。

[广 韵]:侯古切,上10姥,hù,遇開一上模匣

[平水韵]:上声七麌

[国 语]:hù,kǔ

[粤 语]:fu2wu6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楛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540第03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侯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後五切,𠀤音戸。【說文】木也。【書·禹貢】惟箘簵楛,三邦底貢厥名。【註】楛中矢榦。【魯語】武王時肅愼氏貢楛矢石砮,長尺有咫。 又【詩·大雅】榛楛濟濟。【陸璣·草木疏】形似荆而赤莖,似蓍。 又凡器物堅好曰功,濫惡曰楛。【荀子·勸學篇】問楛者勿告也,告楛者勿問也,說楛者勿聽也。【註】康五切,音苦。【韻會】果五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