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9

笔画:20 笔顺:捺横撇横竖撇捺横竖撇捺撇竖折横横撇折折捺 结构:半包围结构

五笔86:YSSC 五笔98:OSSC UNICODE:U+9B54 四角号码:00213

仓颉:IDHI GBK编码:C4A7 规范编码:3484

mó ㄇㄛˊ

◎ 宗教或神话传说中指害人性命、迷惑人的恶鬼,喻邪恶的势力:魔王魔爪魔怪魔鬼魔掌魔窟恶魔妖魔病魔

◎ 不平常,奇异的:魔力魔术魔怔举动异常,像有精神病。“”读轻声)。魔法

◎ 魔

demon evil magic monster

详细字义

◎ 魔 mó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鬼,麻声。本义:“魔罗”的略称。佛教把一切扰乱身心、破坏行善、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为“”)

(2) 同本义 [evil spirit;devil;monster]

我自降魔转法轮。——王安石南乡子

(3) 又如:病魔;魔道(佛家语。指天魔邪鬼活动的境域);魔女(魔界的女人);魔劫(命中注定的灾难);魔事(佛教指成道的障碍);魔天(魔道的天界);魔心(邪恶之心);魔浆(指酒。佛教认为饮酒不能修成正果)

(4) 恶鬼,怪物 [demon]。如:魔媪(假托鬼神、使用妖术的妇人);魔境(恶魔所居的境遇);魔头(恶魔的首领。也指邪道的首脑人物)

词性变化

◎ 魔 mó

〈形〉

神奇;奇异 [magic;mystic]。如:魔云(带有妖气的乌云);魔眼;魔杖

[①][mó]

[《廣韻》莫婆切,平戈,明。]

(1)梵文mra的音译,“魔羅”的略称。佛教把一切扰乱身心,破坏行善者和一切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作“”。印度古代神话传说欲界第六天之主波旬(ppīyas)为魔王,常率众魔破坏行善。

(2)恶鬼;怪物;作祟者。

(3)喻指邪恶势力。

(4)指迷恋某事物的人。亦指使之迷恋之事物。

(5)引申为纠缠不清、难以对付的人。

(6)入迷;使入迷。

(7)神奇的,变幻难知的。参见“魔力”、“魔術”。

(8)犹疯。精神错乱,丧失理智。

[广 韵]:莫婆切,下平8戈,mó,果合一平戈明

[平水韵]:下平五歌

[粤 语]:mo1

[闽南语]:mo5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亥集上】【鬼字部】 魔; 康熙笔画:21; 页码:页1462第67

【唐韻】莫波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眉波切,𠀤音摩。【說文】鬼也。【楞嚴經】降服諸魔。 又天魔舞。【王建宮詞】子大夫魔舞袖長。 【正字通】譯經論曰:魔,古从石作磨,䃺省也。梁武帝攺从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