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huì 注音:huì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6 笔顺:横竖竖竖横竖横横撇横竖撇撇折撇捺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AHDT 五笔98:AHDH UNICODE:U+8589 四角号码:44253

仓颉:TYMH GBK编码:CB44 规范编码:

huì ㄏㄨㄟˋ

◎ 古同“”。

[①][huì]

[《廣韻》於廢切,去廢,影。]

(1)杂草。

(2)引申为荒芜。

(3)污秽;肮脏。

(4)通“”。孔穴。

(5)古代少数民族名。

[广 韵]:於廢切,去20廢,wèi,蟹合三去廢影

[平水韵]:去声十一队

[粤 语]:wai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薉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1060第23

【唐韻】於廢切,音穢。【玉篇】與穢同。【說文】蕪也。【荀子·王霸篇】塗薉則塞。 又【齊民要術】凡種穀,遇大雨待薉生。【註】薉若甚者,先鋤一遍,然後納種,乃佳也。 又【玉篇】行之惡也。 又【集韻】與獩通。【前漢·嚴安傳】略薉州建城邑。【師古曰】薉與獩同。【六書正譌】別作穢,非。【正字通】經史𠀤作穢,義同。不必從薉廢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