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shā 注音:shā 部首:部首笔画:6

笔画:10 笔顺:折折捺捺捺捺竖撇捺撇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XITT 五笔98:XITT UNICODE:U+7D17 四角号码:29920

仓颉:VFFH GBK编码:BC86 规范编码:

shā ㄕㄚˉ

◎ 见“”。

[①][shā]

[《廣韻》所加切,平麻,生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1”。

(1)绢之轻细者。古作“”。

(2)棉、麻等纺成的细缕。

(3)经纬稀疏而轻薄的织物。

(4)指某些纺织品。一般比较轻薄。

(5)像纱一样经纬稀疏的制品。

[②][miǎo]

[《集韻》弭沼切,上小,明。]

2”的繁体字。

见“2紗”。

[广 韵]:所加切,下平9麻,shā,假開二平麻生

[平水韵]:下平六麻

[粤 语]:saa1

[闽南语]:se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紗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917第18

【廣韻】所加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師加切,𠀤音沙。【玉篇】紗,縠也。【廣韻】絹屬。一曰紡纑也。【急就篇註】已紡而成謂之紗。【前漢·江充傳】充衣紗縠禪衣。【註】師古曰:紗縠,紡絲而織之也,輕者爲紗,縐者爲縠。 古通沙。【周禮·天官·內司服】緣衣素沙。【註】素沙者,今之白縛也。今世有沙縠,名出於此。 又【集韻】弭沼切,音眇。紗,微也。或作𠋝。【韻會】紗,今作緲,又通作眇。 又【韻補】叶桑河切。【劉楨·魯都賦】妖服旣工,刻畫綺紗。和顏揚眸,盱風長歌。


考證:〔古通沙。【周禮·天官·內司服】緣衣素紗。【註】素紗者,今之白縛也。〕 謹照原文兩紗字𠀤改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