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nòu 注音:nòu 部首:部首笔画:6

笔画:16 笔顺:横横横竖撇捺横撇横横折撇捺横竖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DIDF 五笔98:FSDF UNICODE:U+8028 四角号码:51943

仓颉:QDMVI GBK编码:F1F1 规范编码:6026

nòu ㄋㄡˋ

◎ 古代锄草的农具。

◎ 锄草:深耕易耨

详细字义

◎ 耨

槈、鎒 nòu

〈动〉

(1) (会意。从耒,从辱。耒,翻土的工具。字本作“”,从辰,从寸。“”表示蜃的贝壳,古代的耕具,“”表示用手操作。“”借为“耻辱”字,遂产生“”字。本义:锄草,耕作)

(2) 同本义 [weed]

人耨必以旱,使地肥而土缓。(以:由于。)——《吕氏春秋

(3) 又如:耨耕(泛指农活)

(4) 骂 [abuse]

早忘了咒,不记得低低耨。——《翠裙腰·闺怨》

(5) 呻吟 [groan]

一个姿情的不休,一个哑声儿厮耨。——《西厢记

词性变化

◎ 耨 nòu

〈名〉

(1) 钩儿锄,一种锄草的农具 [weeding hoe]

释其锄耨而下泪。——贾谊旱云赋

(2) 〈方〉∶元明戏剧中常见,状男女狎昵之态 [indulge in sensual pleasures]

有耨处散诞松宽着耨,有偷处宽行大步偷,何须把一家苦苦死淹留?——元· 关汉卿《金线池

[①][nòu]

[《廣韻》奴豆切,去候,泥。]

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

(1)小手锄。

(2)用耨除草。

(3)喻除秽去邪。

(4)方言。元明人剧中常见,状男女狎昵之态。

[广 韵]:奴豆切,去50候,nòu,流開一去侯泥

[平水韵]:去声二十六宥

[粤 语]:nau6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未集中】【耒字部】 耨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964第13

【廣韻】奴豆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乃豆切,𠀤音槈。【說文】薅器也。本作槈,今文作耨。【廣韻】同鎒。纂文曰:耨如鏟,柄長三尺,刃廣二寸,以刺地除草。【呂氏春秋】耨柄尺,其長六寸,所以閒稼。【字詁】頭長六寸,柄長六尺,以芸田也。 又【玉篇】耘也。【釋名】耨,以鋤耨禾也。【易·繫辭】耒耨之利,以敎天下,蓋取諸益。【左傳·僖三十三年】臼季使過冀,見冀缺耨。【註】耨,鋤也。【釋文】耨,乃豆切,鉏田也。【晉語註】耨,茠也。或作薅,拔田草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甸師】掌帥其屬,而耕耨王藉,以時入之。【註】耨,芸芓也。 又【類篇】奴沃切,音褥,治草也。 又【字彙補】內典,阿耨多羅。阿,此云無也。耨多羅,此云上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