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yǎn 注音:yǎn 部首:黑 部首笔画:12
笔画:26 笔顺:横撇竖折横横竖折横横横撇捺捺竖折捺撇横竖横横捺捺捺捺 结构:半包围结构
五笔86:DJEO 五笔98:DJEO UNICODE:U+9EF6 四角号码:71231
仓颉:MKWGF GBK编码:FC73 规范编码:
黶
yǎn ㄧㄢˇ
◎ 见“黡”。
[①][yǎn]
[《廣韻》於琰切,上琰,影。]
“黡1”的繁体字。
(1)黑痣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接疏》:“明者舉大略細,不忮不求,故能取威定功,成天平地,豈肯稱薪而爨,數粒乃炊,并瑕弃璧,披毛索黶哉。”一说,指疮痂。
(2)黑;黑痕。
(3)闭藏貌。
(4)厣。螺闭藏用的甲盖。
[广 韵]:於琰切,上50琰,yǎn,咸開三上鹽A影
[平水韵]:上声二十八琰
[粤 语]:jim2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亥集下】【黑字部】 黶; 康熙笔画:26; 页码:页1522第31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於琰切【韻會】幺琰切【正韻】於檢切,𠀤音檿。【說文】中黑也。【廣雅】黑也。【廣韻】面有黑子。【前漢·高帝紀】帝左股有七十二黑子。【註】師古曰:今中國通呼爲黶子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乙減切【韻會】幺減切,𠀤音黯。【正韻】黑痕。 又人名。晉有欒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