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ài 注音:ài 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12 笔顺:折竖捺撇横撇捺竖折竖竖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BUWL 五笔98:BUWL UNICODE:U+9698 四角号码:78212

仓颉:NLTCT GBK编码:B0AF 规范编码:2807

ài ㄞˋ

◎ 险要的地方:隘口要隘关隘险隘

◎ 狭窄:隘巷隘路狭隘

◎ 穷:隘穷隘窘贫隘

◎ 隘

narrow pass

详细字义

◎ 隘 ài

〈形〉

(1) (形声。籀文从阜,益声。阜,土山,从“”的字多与地势有关。本义:狭窄;狭小)

(2) 同本义 [narrow]

隘,陋也。——《说文

君子以为隘矣。——《礼记·礼器》。注:“狭陋也。”

相逢狭路间,道隘不容车。——《古诗十九首

诞置之隘巷,牛间腓字之。——《·大雅·生民》

(3) 引申为心胸狭窄 [narrow-minded;intolerent]

伯夷隘, 柳下惠不恭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
或言其太隘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

(4) 又

此为宰相听事诚隘。

(5) 又如:狭隘(宽度小; [心胸、气量、见识] 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;不宏大)

词性变化

◎ 隘 ài

〈名〉

(1) 险要的通道,通常处在陡峭山谷的两个山峰之间 [defile;bottleneck;pass]

一人守隘,万夫莫向。——左思蜀都赋

筑石寨土堡于要隘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。

(2) 又如:要隘(险要的关口)

[①][ài]

[《廣韻》烏懈切,去卦,影。]

亦作“1”。

(1)狭窄;狭小。

(2)险要处。

(3)指人气量褊狭,见识短浅。

(4)穷困;窘迫。

(5)通“”。充盈;堆积。

[②][è]

通“1”。

(1)阻止。

(2)隔绝。

(3)限制;控制。

(4)引申为隐瞒。

[广 韵]:烏懈切,去15卦,,蟹開二去佳影

[平水韵]:去声十卦

[粤 语]:aai3

[闽南语]:eh8,ai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戌集中】【阜字部】 隘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1358第24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烏懈切【韻會】幺解切,𠀤音䅬。【左傳·僖二十二年】古之爲軍也,不以阻隘也。【戰國策】塞黽隘。 又【說文】𨹟也。【玉篇】急也,陝也。【詩·大雅】誕置之隘巷。【禮·禮器】君子以爲隘矣。【戰國策】人之急也,若自在隘窘之中。【荀子·王霸篇】生民則致貧隘。 又【正韻】乙革切。與阨阸𠀤同。【戰國策】太子辭於齊王而歸,齊王隘之。【又】寡人之所以閉關不通使者,爲中山之獨與燕趙爲王,而寡人不與聞焉,是以隘之。【註】隘,亦不通也。讀作阨。 又叶於旣切,衣去聲。【謝莊·宋孝武帝文】芝蓋迫軨,上驤眷轡。萬㝢肅其北𨌹,靈阿具其深隘。 又叶伊昔切,音益。【屈原·離騷】惟黨人之偸樂兮,路幽昧以險隘。豈余身之憚殃兮,恐皇輿之敗績。 【說文】籀作𨽴。【玉篇】本作阸。【集韻】或作阨。【篇海】一作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