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jiào jiǎo jiāo yāo 注音:jiào jiǎo jiāo yāo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6 笔顺:撇撇竖撇竖折横横捺横折撇撇横撇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TRYT 五笔98:TRYT UNICODE:U+5FBC 四角号码:28240

仓颉:HOHSK GBK编码:E1E8 规范编码:6134

jiǎo ㄐㄧㄠˇ

◎ 同“”。

◎ 求。

详细字义

◎ 徼 jiāo

〈动〉

(1) 窃取,抄袭 [steal]

徼,抄也。——《广韵

恶徼以为知者。——《论语》。孔注:“抄也。”

(2) 揭发 [expose]。如:徼駮(谓揭发、批驳);徼讦(揭人隐私)

(3) 另见 jiǎo;jiào;yāo

词性变化

◎ 徼 jiào

〈名〉

(1) 边界,边境 [boundary;border]

复寻金沙江,极于牦徼外。—— 钱谦益《徐霞客传

(2) 又如:徼人(边民);缴外(边界外;国外);徼亭(边境哨所);徼塞(边塞);徼障(边境;边塞)

(3) 另见 jiāo;jiǎo;yāo

基本词义

◎ 徼 yāo

〈动〉

(1) 通“

(2) 招致 [incur]

弗使血食,吾欲与之徼天之衷。——《国语

(3) 又如:徼怨(招怨);徼祸(招致祸害);徼乱(谓招致祸乱)

(4) 求取 [seek for]

乃义士且以徼其名,贪夫且以求其赏尔。——汉· 王符《潜夫论

(5) 又如:徼天(求天赐福。犹言天佑);徼名(谋求名声);徼功(犹求功);徼求;徼利(谋利,求利)

(6) 遮拦,截击 [intercept]。如:徼劫(拦截);徼极(谓伺其疲困而拦截)

(7) 另见 jiāo;jiǎo;jiào

[①][jiào]

[《廣韻》古弔切,去嘯,見。]

(1)巡视,巡逻。

(2)指巡卒。

(3)边界,边塞。

(4)指边境亭障。

(5)边际;端倪。《老子》:“故常'無',欲以觀其妙;常'有',欲以觀其徼。”陈鼓应注引吴澄曰:“徼者,猶言邊際之處,孟子所謂端是也。”一说通“”。谓循求。见张松如《老子校读》。

(6)小道。

[②][jiǎo]

[《集韻》吉了切,上筱,見。]

(1)通“”。参见“2幸”。

(2)通“”。缠曲。参见“2繞”。

[③][jiāo]

[《廣韻》古堯切,平蕭,見。]

(1)抄袭。

(2)激发。

(3)揭发。参见“3訐”、“3駮”。

[④][yāo]

[《集韻》伊消切,平宵,影。]

通“1”。

(1)招致,求取。

(2)遮拦,截击。

[广 韵]:古堯切,下平3蕭,jiāo,效開四平蕭見

[平水韵]:下平二萧·去声十八啸

[唐 音]:ge?u

[国 语]:jiào,jiǎo,jiāo,yāo,yáo

[粤 语]:giu2giu3jiu1

[闽南语]:hiau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寅集下】【彳字部】 徼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371第27

【廣韻】古弔切【集韻】吉弔切,𠀤音叫。【說文】循也。【前漢·百官表】中尉,秦官,掌徼循京師。【註】師古曰:徼,遮繞也。 又【韻會】邏卒曰游徼。【後漢·臧宮傳】少爲縣亭長游徼。【註】每鄕有游徼,掌循禁姦盜也。 又【玉篇】邊徼也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】南至䍧牱爲徼。【註】徼,塞也。以木柵水,爲蠻夷界。 又【廣韻】小道也。【班固·西都賦】徼道綺錯。 又【韻會】一曰徼妙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常有欲以觀其徼。 又【唐韻】古堯切【集韻】堅堯切,𠀤叫平聲。【玉篇】要也,求也。【左傳·昭三年】徼福於太公。【註】徼,要也。【禮·中庸】小人行險以徼幸。【疏】徼求榮幸也。 又【廣韻】抄也。【論語】惡徼以爲知者。【註】徼,抄也。抄人之意,以爲已有。 又【集韻】伊消切,音邀。遮也。【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】徼𧮬受詘。【註】司馬彪云:徼,遮也。𧮬,倦也,謂遮其倦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