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ǎo 注音:ǎo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7 笔顺:横竖竖撇横撇捺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ATDU 五笔98:ATDU UNICODE:U+82BA 四角号码:44804

仓颉:THK GBK编码:C662 规范编码:

ǎo ㄠˇ

◎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,亦称“苦芺”,嫩苗可食用。

详细字义

◎ 芺 ǎo

〈名〉

即苦芺 [ovalleaf thistle],亦称钩芺。一种菊科蓟属的宿根草( Cirsium ovalifolium ),叶有锐锯齿,初生可食

[①][ǎo]

[《廣韻》烏晧切,上晧,影。]

[《廣韻》於兆切,上小,影。]

草名。也称苦芺。

[广 韵]:於兆切,上30小,yǎo,效開三上宵B影

[平水韵]:上声十九皓

[粤 语]:ngou3ou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芺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1021第09

【玉篇】烏老切【唐韻】烏皓切,𠀤音襖。【說文】苦芺,草也。味苦,江南食以下氣。 又【集韻】於兆切,音夭。【爾雅·釋草】鉤芺。【疏】薊類,一名鉤,一名芺。【郭註】大如拇指,中空,莖頭有臺,初生可食。 又于到切,音奧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