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wǎn 注音:wǎn 部首:艹 部首笔画:3
笔画:11 笔顺:横竖竖撇竖横折横横撇折 结构:上下结构
五笔86:AVQB 五笔98:AEQB UNICODE:U+8416 四角号码:44212
仓颉:THXU GBK编码:C858 规范编码:
萖
wǎn ㄨㄢˇ
◎ “莞”的讹字。
[①][guān]
[《廣韻》古丸切,平桓,見。]
[《廣韻》胡官切,平桓,匣。]
亦作“萖1”。
(1)俗名水葱、席子草。亦指用莞草织的席子。
(2)姓。春秋时有莞苏。见《吕氏春秋》。
[②][wǎn]
[《廣韻》户板切,上潸,匣。]
微笑貌。
[③][guàn]
[《集韻》古玩切,去换,見。]
亦作“萖3”。
地名用字。晋置东莞郡。见《晋书·地理志下》。
[④][guǎn]
亦作“萖4”。
地名用字。今有东莞市。在广东省东江下游。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萖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1042第25
【字彙補】音未詳。【博雅】萖,笑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