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liǎn 注音:liǎn 部首:部首笔画:4

笔画:17 笔顺:撇捺横竖折横竖折横撇捺撇捺撇横撇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WGKT 五笔98:WGKT UNICODE:U+6582 四角号码:88840

仓颉:OOOK GBK编码:94BF 规范编码:

(敛)

liǎn ㄌㄧㄢˇ

〈動〉

◎ 聚集、收集。如:斂財唐·王勃《餞韋兵曹》:“川霽浮煙斂,山明落照移”《聊齋志異·卷十一·竹青》:“訊知其由,斂貲送歸。”

◎ 約束、節制。如:收斂;斂容《漢書·卷七十六·張敞傳》:“此言尊貴所以自斂制,不從恣之義也”《紅樓夢·第九十七回》:“寶玉見了父親,神志略斂些,片時清楚,也沒什麼大差。”

◎ 退縮。見“斂手”、“斂足”等條。

◎ 為死者更衣入棺。通“”。如:殯斂宋·錢公輔《義田記》:“歿之日,身無以為斂,子無以為喪。”

〈名〉

◎ 賦稅。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易其田疇,薄其稅斂”《資治通鑑·卷二五二·唐紀六十八·僖宗乾符二年》:“民之困於重斂者爭歸之,數月之間,眾至數萬。”

◎ 姓。如五代時有斂憲。

[①][liǎn]

[《廣韻》良冉切,上琰,來。]

[《廣韻》力驗切,去豔,來。]

亦作“1”。“1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1”。

(1)聚集。

(2)收获。

(3)征收,索取。

(4)赋税。

(5)收藏。

(6)指收购儲藏。

(7)约束,节制。

(8)不足。

(9)磨砺。

(10)收缩。

(11)犹还。

(12)通“”。给死者穿衣,入棺。

(13)通“”。参见“斂斂”。

(14)姓。《姚秦录》有将军敛宪、敛方、敛岐,皆羌族首领。见《通志·氏族四》。

[②][lián]

[《集韻》離鹽切,平鹽,來。]

2”的繁体字。

见“2盂”。

[上古音]:谈部来母,liam

[广 韵]:良冉切,上50琰,liǎn,咸開三上鹽A來

[平水韵]:上声二十八琰·去声二十九艳

[唐 音]:li??m,li??m

[国 语]:liǎn,lián,liàn

[粤 语]:lim6

[闽南语]:liam2,lim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卯集下】【攴字部】 斂; 康熙笔画:17; 页码:页476第02

【唐韻】良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力冉切,𠀤音䭑。【說文】收也。【爾雅·釋詁】聚也。【疏】斂者,率聚也。【詩·小雅】此有不斂穧。【疏】不收斂之穧束也。【書·洪範】斂時五福。【疏】以斂聚五福之道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】以九賦斂財賄。 又【儀禮·聘禮】斂〈方亶〉。【註】斂,藏也。 又【博雅】斂,取也。又欲也,予也,略也。 又姓。【左傳·定七年】公斂處父御孟懿子。【廣韻】姚秦錄有輔國將軍斂憲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力驗切,音爁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離鹽切,音廉。斂盂,地名。【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】晉侯齊侯盟于斂盂。【註】衞地。【釋文】斂,徐音廉。【韻會】作歛,非。互詳欠部歛字註。


考證:〔【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】齊侯晉侯會於斂盂。〕 謹照原文改晉侯齊侯盟于斂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