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duàn 注音:duàn 部首:部首笔画:4

笔画:11 笔顺:捺撇横竖撇捺折撇撇横竖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ONRH 五笔98:ONRH UNICODE:U+65AD 四角号码:22721

仓颉:VDHML GBK编码:B6CF 规范编码:2405

(斷)

duàn ㄉㄨㄢˋ

◎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: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

◎ 不继续,禁绝: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( zhóng )。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

◎ 判定,决定:判断诊断断狱(审理和判决罪案)。

◎ 一定,绝对:断乎不可断然施行

◎ 断

break break off give up sever snap stop

详细字义

◎ 断

斷 duàn

〈动〉

(1) (会意。本义:截断,截开)

(2) 同本义 [cut off]

断,截也。——《说文

断木为杵。——《·系辞下》

三日断五匹,大人故嫌迟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。——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

是断手而续以玉也,故世有易身之患。——《韩非子·用人》

(3) 又如:断梗(断枝。比喻飘泊无定;指微贱的东西);断金(同心协力,坚固难移);断袖(旧时指男宠;比喻友情深厚);断颡(断头;砍头);断袖之宠(男宠);断头话(决绝的话);断裳(截断裳衣)

(4) 断开;断绝 [break;snap]

断者架木通之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切肉肉断而发不断。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

天门中断 楚江开。—— 唐· 李白《望天门山

(5) 又如:断纹(琴上涂漆的裂纹);断头香(燃至中途熄灭的香。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,即对神佛不敬,来世必遭报应)

(6) 拦截;拦劫 [intercept]

坐断兵马禀缣。——《后汉书·杜茂传》

因军兴,断盗数千万。——《后汉书·盖勋传》。注:“断,谓割截。”

(7) 又如:断取(截取);断盗(拦截抢劫)

(8) 判断;裁决 [judge]

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

(9) 又如:断配(判决发配);断决(判决);断冤(审理冤狱);断遣(断决,处理);断没(判断没收归公)

(10) 分;区分;划分 [divide]

断,段也,分为异段。——《释名

(11) 又如:断限(划定的年代界限);断方(划为方形)

(12) 禁止 [inhibit]。如:断酒(禁止酿酒);断尽(禁绝);断渡(禁渡,停渡)

(13) 戒掉,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[abstain from]。如:断酒

(14) 斩杀,宰杀 [kill]

大者立断。——《汉书·淮南历王长传》

(15) 又如:断除(除灭,杀掉);断杀(砍杀);断首(砍头)

(16) 治理,治,管理…的事物 [administer]。如:断遗(处理;处分)

词性变化

◎ 断

斷 duàn

〈副〉

(1) 绝对;一定 [absolutely]

断无消息石榴红。——唐· 李商隐《无题

(2) 又如:他的话断不可信;断无此理;断无(绝无);断省(明断);断黑(全黑);断喝(极严厉的吆喝)

◎ 断

斷 duàn

〈形〉

(1) 残缺;片断 [broken]。如:断想(片断的感想);断碎(残缺破碎);断霞(片断的云霞)

(2) 陡峭 [abrupt]。如:断壁(峭壁);断石(陡峭的岩石)

[①][duàn]

[《廣韻》都管切,上緩,端。]

[《廣韻》徒管切,上緩,定。]

[《廣韻》丁貫切,去换,端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1”。

(1)截断;折断。

(2)特指人的肢体断折。

(3)拦截;拦劫。参见“斷道”。

(4)断绝;隔绝。

(5)杀;斩。

(6)戒除;禁绝。

(7)分。区分;分离;划分。

(8)起。指时间的上限。

(9)限。时限;限度。

(10)了却;了结。

(11)指断送、葬送。

(12)判断;决断;决定。

(13)判罪;判决。

(14)治。

(15)果断。

(16)商订。

(17)整批地交易大宗货物。

(18)专一;专诚。参见“斷斷休休”。

(19)片段之木。

(20)泛指其他片段之物。参见“斷雲”。

(21)孤单。参见“斷雁”、“斷煙”、“斷篷”。

(22)残余。参见“斷墨殘楮”。

(23)陡峭。参见“斷崖”、“斷壁”。亦指陡峭的岩谷。

(24)指古琴断纹。

(25)副词。决然;一定。

(26)副词。断乎;绝对。只用于否定式。

(27)极;尽;住;煞。

(28)量词。犹段。

(29)同“”。插在河、沟中拦捕鱼蟹的竹栅。

(30)方言。赶;追赶。

(31)戏曲术语。元杂剧在一剧结束演出时,多由皇帝遣大官致词,诵词基本上为十字句体,押韵;内容总结全剧,阐明赏善罚恶,诵词首句末必用“”字。

[广 韵]:丁貫切,去29換,duàn,山合一去桓端

[平水韵]:上声十四旱·去声十五翰

[国 语]:duàn

[粤 语]:dyun6tyun5

[闽南语]:tng2,tng7,tuiN7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卯集下】【斤字部】 断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479第20

【玉篇】同斷。俗字。 (斷)〔古文〕𣂢𠜷𠝅【唐韻】【正韻】都管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覩緩切,𠀤音短。【說文】作𣃔。截也。【書·盤庚】乃斷棄汝。【傳】斷,絕也。【詩·商頌】是斷是遷。【疏】於是斬斷之。 又【廣韻】【正韻】徒管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杜管切,𠀤音𩏇。絕也。【羣經音義】旣絕曰斷。【釋名】斷,段也。分爲異段也。【易·繫辭】其利斷金。【疏】其纖利能斷截於金。 又【集韻】徒玩切【正韻】杜玩切,𠀤音段。義同。又【廣韻】丁貫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都玩切,𠀤音鍛。決也。【易·繫辭】以斷天下之疑。【疏】決斷天下之疑。 又【書·秦誓】斷斷猗無他技。【疏】斷斷,守善之貌。 又【周禮·地官·司徒】凡萬民之不服敎,而有獄訟者,與有地治者,取而斷之。 又【韻補】叶多卷切。【白居易·寄元九詩】一病經四年,親友書信斷。彼獨是何人,心如石不轉。 又叶徒眷切。【鮑照·擬古】居人掩閨臥,行子中夜飯。野風吹秋木,行子心腸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