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2

笔画:6 笔顺:撇竖横撇捺折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WAQY 五笔98:WARY UNICODE:U+4F1B 四角号码:21214

仓颉:XOSK GBK编码:D8F1 规范编码:3603

(傴)

yǔ ㄩˇ

◎ 驼背:伛人伛傻(a.驼背;b.曲身,表示恭敬)。

详细字义

◎ 伛

傴 yǔ

〈形〉

(1) (形声。从人,区声。本义:背曲) 同本义 [hunchbacked]

伛,曲也。——《广雅

苦水所,多尩与伛人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

良雌伛伏,体方就成。——《论衡·论死》

伛偻提携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

(2) 又如:伛兜面孔(指面孔凹凸不平);伛伏(曲背俯伏);伛步(弯腰曲身行走);伛伸(驼背);伛背(驼背);伛伛(背曲的样子)

词性变化

◎ 伛

傴 yǔ

〈动〉

(1) 弯腰 [bend over](表示恭敬)

形容鬼看见,忙伛去将他一把拿住,思量拉他上船。——《何典

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,循墙而走。——《左传

(2) 通“”( yù)。爱抚;抚育 [show tender care for;foster]

以下伛拊人之民。——《庄子·人间世》

伛伏其子。——《新论·贪爱》

(3) 又如:伛拊(怜爱抚养);伛翼(鸟以翼覆盖掩护)

[①][yǔ]

[《廣韻》於武切,上麌,影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

(1)曲背;弯腰。

(2)指弯曲。

(3)迂曲,迂阔。

(4)通“”。爱抚;抚育。参见“傴拊”。

(5)通“”。疆域。参见“傴宇”。

[平水韵]:上声七麌

[国 语]:yǔ

[粤 语]:jyu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子集中】【人字部】 傴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96第12

【唐韻】於武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委羽切,𠀤於上聲。【說文】僂也。【左傳·昭七年】一命而僂,再命而傴,三命而俯,循牆而走。【禮·喪服制】傴者不袒。【註】袒露膊傴者可憎,故不露。【淮南子·齊俗訓】傴者,使之塗。【註】傴人塗地,因其俛也。 俗讀若偶,別作𤹪,𠀤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