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0 笔顺:捺捺横横竖折横横竖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IGEY 五笔98:ISY UNICODE:U+6D66 四角号码:33127

仓颉:EIJB GBK编码:C6D6 规范编码:2068

pǔ ㄆㄨˇ

◎ 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。

◎ 姓。

详细字义

◎ 浦 pǔ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水,甫声。本义:水滨)

(2) 同本义 [riverside]

浦,濒也。——《说文

率彼淮浦。——《·大雅·常武》

江浦之橘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

望涔阳兮极浦。——《楚辞·湘君》

召洛浦之宓妃。—— 张衡《思玄赋

(3) 又如:浦淑(水边的美女);浦帆(水滨的帆船);浦溆(水边);浦鸥(水边的鸥鸟);浦滩(滩岸)

(4) 指池、塘、江河等水面 [water surface]。如:浦月(谓江河水中之月);浦屿(水中小岛)

(5) 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 [the confluence of tributary and river]

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

(6) 又如:浦口(小河入江的地方);浦海(江河的入海口)

[①][pǔ]

[《廣韻》滂古切,上姥,滂。]

(1)水边,河岸。

(2)小水汇入大水处。

(3)指河流入海处。

(4)注入大河的川流。

(5)指人工修的向江河排水的沟渠。

(6)流。

(7)港汊,可泊船的水湾。

(8)姓。明有浦源。见《明史·文苑传一·林鸿》。

[上古音]:鱼部滂母,phua

[广 韵]:滂古切,上10姥,pǔ,遇開一上模滂

[平水韵]:上声七麌

[唐 音]:*po?

[国 语]:pǔ

[粤 语]:pou2pou4

[闽南语]:phoD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浦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624第11

【唐韻】滂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頗五切【正韻】滂五切,𠀤音普。【說文】瀕也。【詩·大雅】率彼淮浦。 又【玉篇】水源枝注江海邊曰浦。【風土記】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。 又浦陽,江名。【廣輿記】浦江,本吳越三江之一。 又浦江,縣名,屬金華府。浦城,屬建寧府。 又合浦,漢郡名,屬交州。 又荒浦,舒鳩地名,見【左傳·襄二十四年】。 又姓。晉起居注浦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