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kēng 注音:kēng 部首:釒 部首笔画:8
笔画:19 笔顺:撇捺横横竖捺撇横横竖折横竖折折捺横竖横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QAHF 五笔98:QAHF UNICODE:U+93D7 四角号码:87114
仓颉:CSEG GBK编码:E748 规范编码:
鏗
kēng ㄎㄥˉ
◎ 见“铿”。
[①][kēng]
[《廣韻》口莖切,平耕,溪。]
“铿1”的繁体字。
(1)象声词。形容金石玉木等所发出的洪亮声。
(2)象声词。亦常形容金石玉木等发出洪亮声。
(3)象声词。咳声。
(4)撞碰;敲击。
(5)指摩挲。
(6)坚实。参见“鏗然”。
[广 韵]:口莖切,下平13耕,kēng,梗開二平耕溪
[平水韵]:下平八庚
[粤 语]:hang1
[闽南语]:khiang1,khin1,khin7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戌集上】【金字部】 鏗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1319第32
【廣韻】口莖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丘耕切【正韻】丘庚切,𠀤音䃘。【玉篇】鏗鏘,金石聲。【禮·樂記】鐘聲鏗。【疏】言金鐘之聲鏗鏗然。【前漢·禮樂志】但能紀其鏗鎗鼓舞。【註】鏗鎗,金石之聲。【集韻】或作鍞銵。 又【韻會】琴聲。【論語】鼓瑟希,鏗爾。 又【廣韻】撞也。【楚辭·招魂】鏗鍾搖簴。【註】鏗,撞也。【班固·東都賦】發鯨魚,鏗華鍾。 又人名。【楚辭·天問】彭鏗斟雉帝何饗。【註】彭鏗,彭祖也。【神仙傳】彭祖,姓籛名鏗。
考證:〔【前漢·𠛬法志】但能紀其鏗鎗鼓舞。〕 謹按所引出禮樂志不出𠛬法志。謹照原書𠛬法志改禮樂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