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zhì zhī 注音:zhì zhī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8 笔顺:折折横竖折横撇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XKWY 五笔98:XKWY UNICODE:U+7EC7 四角号码:26180

仓颉:VMRC GBK编码:D6AF 规范编码:1342

(織)

zhī ㄓˉ

◎ 用丝、麻、棉纱、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:织布编织织女(a.织布、织绸的女子;b.指织女星)。棉织物

◎ 引申为构成:罗织罪名

◎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:织锦织文(即“织锦”)。织贝(织成贝文的锦)。

◎ 织

plait twine

详细字义

◎ 织

織 zhī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糸( mì),埴( zhí)声。从“”,与丝织品有关。本义:织布,制作布帛的总称)

(2) 同本义 [weave]

织,作布帛之总名也。——《说文

治丝曰织。织,绘也。——《尔雅

厥篚织贝。——《·禹贡》。传:“细紵。”

士不衣织。——《礼记·玉藻》。注:“染丝织之。”

文织良货贿之物。——《周礼·玉府》。注:“文织画及绣锦。”

妇人不织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木兰当户织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
一女不织。——汉·贾谊论积贮疏

织纺井臼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

(3) 又如:织纸(纺织缝紝);织紝(泛指织布。织是织布帛,紝是用以织布帛的丝线,也指织布帛的工人);织造(织作绸、布、呢绒等之总称);织花(用各种纱线、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);织帛(织作丝织品)

(4) 编制,组成 [knit]

下展禽,置 六关,妾织蒲,三不仁。——《孔子家语

(5) 又如:织毛衣;织皮(兽毛织成的毛布或毛衣);织金(交错金丝);织罗(虚构情由,网罗入罪,以诬谄无辜的人;编织罗网)

(6) 搜罗;收集 [collect]

要什么东西?顺便织来孝敬。——《红楼梦

词性变化

◎ 织

織 zhī

〈名〉

(1) 布帛,织布机上的丝 [cloth and silk]

织生自蚕茧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(2) 又

今若断斯织。

何异断斯织。

(3) 掌管制作布帛的官属 [official in charge of weave]。如:织坊(纺织之所。即织室);织室(官署名。“汉代”掌管织造皇室丝帛的官府)

(4) 另见 zhì

基本词义

◎ 织

織 zhì

〈名〉

(1) 通“”。旗帜[banner;flag]

织文鸟章。——《·小雅·六月》

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。——《汉书·陈汤传》。颜师古云:“织,读曰帜。”

旗织加其上。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

(2) 另见 zhī

[①][zhī]

[《廣韻》之翼切,平職,章。]

1”的今字。“1”的繁体字。

(1)制作布帛之总称。

(2)编织。

(3)搜罗。

(4)比喻客观事物纷繁交错。

(5)比喻思想情绪纷乱纠结。

[②][zhì]

[《廣韻》職吏切,去志,章。]

2”的今字。“2”的繁体字。

(1)用染丝织成的丝织品。

(2)通“”。旗帜;标志。

[上古音]:职部照三母,tji?k

[平水韵]:去声四寘·入声十三职

[粤 语]:zik1

[闽南语]:chit4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織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944第25

〔古文〕𥿮綕𦁓𦁋【廣韻】之翼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質力切,𠀤音職。【說文】作布帛之總名。【小爾雅】治絲曰織。織,繒也。【廣韻】組織。【書·禹貢】厥篚織文。【傳】織文,錦綺之屬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職利切,音志。【正韻】支義切,音寘。【禮·玉藻】士不衣織。【註】織,染絲織之,士衣染繒也。 又【集韻】昌志切,音熾。幟或作織。【詩·小雅】織文鳥章。【箋】織,幑也。【疏】幟與織,字雖異,音實同也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旗織加其上。【註】師古曰:織,讀曰幟。 【類篇】或作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