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4

笔画:17 笔顺:撇竖横横横折竖折横横横撇捺撇折撇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WFGW 五笔98:EGNW UNICODE:U+6B5F 四角号码:77882

仓颉:HCNO GBK编码:9A65 规范编码:

yú ㄩˊ

◎ 见“”。

[①][yú]

[《廣韻》以諸切,平魚,以。]

[《廣韻》余吕切,上語,以。]

[《廣韻》羊洳切,去御,以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

(1)语气词。表示疑问语气。

(2)语气词。表示反问。

(3)语气词。用在选择问句中,常与“”相配合。

(4)语气词。表示感叹。

[广 韵]:以諸切,上平9魚,yú,遇開三平魚以

[平水韵]:上平六鱼·去声六御

[国 语]:yú

[粤 语]:jyu4

[闽南语]:hoDhN4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辰集下】【欠字部】 歟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573第01

【廣韻】以諸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羊諸切,𠀤音余。【說文】安氣也。【徐曰】氣緩而安也。俗以爲語末之辭。【班固·明堂詩】猗歟緝熙,允懷多福。【王粲·登樓賦】昔尼父之在陳兮,有歸歟之歎音。經傳通作與。【禮·祭義註】與者,不執定之辭。 又【廣韻】余呂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演女切,𠀤音與。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羊茹切,音豫。義𠀤同。【正字通】歟無羽、豫二音。《字彙》又音羽,又音豫,義同。不知羽爲與之本音,卽賜與之與。豫爲與之轉音,卽《魯論》吾其與聞之與。與字轉平,借作歟,義通歟,溷借上去二聲同與,則難通也。○按此言誠是,因諸韻書相沿日久,故兩存之。 【說文】或書作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