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rǎn 注音:rǎn 部首:冂 部首笔画:2
笔画:4 笔顺:竖折横横 结构:独体结构
五笔86:MFD 五笔98:MFD UNICODE:U+5184 四角号码:77550
仓颉:BMM GBK编码:83D1 规范编码:
冄
rǎn ㄖㄢˇ
◎ 同“冉”。
[①][rǎn]
[《廣韻》而琰切,上琰,日。]
[《廣韻》汝鹽切,平鹽,日。]
亦作“冄1”。
(1)逐渐,渐进。见“冉冉”。
(2)柔弱。
(3)龟甲的边。
(4)姓。
冉2[nán]
[《集韻》那含切,平覃,泥。]
(1)汉代西南少数民族名。亦指其国名。
(2)周时国名。
[广 韵]:汝鹽切,下平24鹽,rán,咸開三平鹽A日
[国 语]:rǎn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子集下】【冂字部】 冄; 康熙笔画:4; 页码:页128第33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而琰切,音染。【說文】毛冄冄也。【徐曰】冄,弱也。又【廣韻】冄冄,行貌。【楚辭·九章】時亦冄冄而將至。【韻會】又姓。又【前漢·食貨志】元龜岠冄,長尺二寸。【註】冄,龜甲緣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