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tǎ 注音:tǎ 部首:鱼 部首笔画:8
笔画:18 笔顺:撇折竖折横竖横横竖折横横折捺横折捺横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QGJN 五笔98:QGJN UNICODE:U+9CCE 四角号码:26127
仓颉:NMASM GBK编码:F7A3 规范编码:6353
鳎
(鰨)
tǎ ㄊㄚˇ
◎ 鱼类的一科,种类很多,体形似舌头,两眼都在身体的一侧,侧卧在海底的泥沙上,捕食小鱼。常见的有“条鳎”。通称“鳎目鱼”。
◎ 古书上指“鲵”。
详细字义
◎ 鳎
鰨 tǎ
〈名〉
鳎鱼 [sole]。鳎科(Soleidae),嘴小,鼻吻多少突出嘴外,腹鳍缩小或退化,胸鳍和尾鳍也时常如此,鳃孔很小,两只小眼位置很近,这一科包括几种最美味的鱼(如欧洲产的鳎 Solea solea ),但另外也有一些体形太小、无经济价值的种类
[①][tǎ]
[《廣韻》吐盍切,入盍,透。]
(1)即鲵。
(2)鱼类的一种。即鳎科比目鱼。体侧扁,呈片状,长椭圆形,像舌头,有细鳞。头部短小,有绒毛状的牙,两眼生在身体的右侧或左侧。侧卧在浅海底的泥沙上,捕食小鱼。常见的有条鳎和舌鳎。通称鳎目鱼。
[②][dié]
[粤 语]:taap3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亥集中】【魚字部】 鰨; 康熙笔画:21; 页码:页1480第51
【唐韻】吐盍切【集韻】託盍切,𠀤音榻。【說文】虛鰨也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】禺禺魼鰨。【註】鰨,鯢魚也。似鮎,有四足,聲如嬰兒。【正字通】鰨,卽今福州銅盆魚。又【集韻】諾盍切,音納。與魶同。又【集韻】達協切,音沓。東方比目魚名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