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bǐ pǐ 注音:bǐ pǐ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7 笔顺:竖折横横折撇折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KXXN 五笔98:KXXN UNICODE:U+5421 四角号码:62010

仓颉:RPP GBK编码:DFC1 规范编码:3705

pǐ ㄆㄧˇ

◎ 诋毁,斥责:“而吡其所不为也”

详细字义

◎ 吡 bǐ

{动}

(1) 诋毁 [slander]

中德也者,有以自好也,而吡其所不为者也。——《庄子·列御寇》

(2) 比较。通“” [compare]

异类不吡,说在量。——《墨子》。高亨校诠:吡读为比,较也

词性变化

◎ 吡 bǐ

(1) ——用于有机化学的外语音译字

吡啶

(2) 另见 pǐ

基本词义

◎ 吡 pǐ

〈动〉

诋毁;斥责 [slander]

中德也者,有以自好也,而吡其所不为者也。——《庄子

[①][pǐ]

[《廣韻》匹婢切,上紙,滂。]

通“1”。

诋毁。

[②][bì]

[《廣韻》毗必切,入質,並。]

(1)象声词。参见“2吡”、“2哩叭喇”。

(2)见“2唎”。

(3)见“2噉”。

[③][bǐ]

(1)同“”。比较。

(2)见“3咯”。

[广 韵]:匹婢切,上4紙,pǐ,止開三上支A滂

[国 语]:bǐ

[粤 语]:bei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吡; 康熙笔画:7; 页码:页177第24

【廣韻】昆必切【集韻】簿必切,𠀤音苾。【玉篇】鳴吡吡。【類篇】鳥聲。【廣韻】亦作咇。 又【廣韻】匹婢切【集韻】普弭切,𠀤音仳。【廣韻】訾也。【莊子·列禦𡨥】中德也者,有以自好也,而吡其所不爲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