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jiá 注音:jiá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9 笔顺:横竖竖横捺撇横撇捺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AGUW 五笔98:AGUD UNICODE:U+835A 四角号码:44805

仓颉:TKT GBK编码:BCD4 规范编码:4110

(莢)

jiá ㄐㄧㄚˊ

◎ 豆科植物的长形果实,亦指狭长无隔膜的其他草木的果实:豆荚荚果皂荚

◎ 荚

legumen

详细字义

◎ 荚

莢 jiá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艸,夹声。本义:“荚果”的简称)

(2) 同本义。豆科植物的长角果或蓇葖,为单片或有两个以上果片(如蒴果) [pods of leguminous plants]

荚,草实也。——《说文

豆角谓之荚。——《广雅

得时之菽,其荚二七,以为族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审时》

其植物宜荚物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注:“荠荚王棘之属。”

(3) 又如:豆荚;皂荚;结荚;荚物(植物果实的一种名称。凡草木结实时,有狭长的果皮包裹着,至成熟时,皮自破裂而籽出者,统称荚物);荚钱(榆荚钱的简称,又名五分钱)

(4) 某些树木的翅果 [samara]

榆荚还飞买笑钱。——李商隐和人题真娘墓

[①][jiá]

[《廣韻》古協切,入帖,見。]

1”的繁体字。

豆类植物的果实。有一层外皮包裹着,外皮通常为狭长形。单室,多籽,成熟时外皮裂成两片。这种果实如草本的大豆、豌豆、蚕豆、花生以及木本的榆荚、槐荚、皂荚等皆是。

[平水韵]:入声十六叶

[粤 语]:gaap3

[闽南语]:ngeh4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莢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1031第38
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古協切【韻會】吉協切,𠀤音夾。【說文】草實。【博雅】豆角謂之莢。【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】其植物宜莢物。【註】莢物,薺莢、王棘之屬。【疏】卽今人謂之皁莢是也。 又蓂莢,堯時瑞草。 又莢蒾。【本草】葉似木槿及楡、柞小樹。 又錢名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漢興,以爲秦錢重難用,更令民鑄莢錢。【註】如楡莢也。 又陵名。【水經注】李夫人塚,塚形三成,世謂之莢陵。 又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莢氏。【風俗通】莢成僖子,晉大夫。【王僧孺·百家志】荀永之娶平陽莢氏。


考證:〔【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】其植物宜莢。〕 謹照原文莢字下增物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