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chú 注音:chú 部首:部首笔画:6

笔画:10 笔顺:撇折折竖撇撇折折竖撇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QBTT 五笔98:QBTT UNICODE:U+82BB 四角号码:27427

仓颉:PUPU GBK编码:C663 规范编码:

chú ㄔㄨˊ

◎ 见“”。

[①][chú]

[《廣韻》測隅切,平虞,初。]

亦作“1”。“1”的繁体字。

(1)割草;刈割。

(2)饲草。

(3)以草喂牲口。

(4)指吃草的牲口。参见“芻豢”。

(5)草秆;草把。

(6)卑微;浅陋。

[上古音]:侯部穿二母,tshio

[广 韵]:測隅切,上平10虞,chū,遇合三平虞初

[粤 语]:co1

[闽南语]:choD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芻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1021第10

【唐韻】側愚切【正韻】楚徂切,𠀤音初。【說文】刈草也。【詩·大雅】詢于芻蕘。【疏】芻者飼牛馬之草。【孟子】猶芻豢之悅我口。【趙註】草食曰芻。【韻會】羊曰芻,犬曰豢,皆以所食得名。 又【禮·祭統】士執芻。【註】藁也。【詩·小雅】生芻一束。【箋】苽草刈取以用曰芻,故曰生芻。 又草名。【小雅】終朝采綠。【箋】綠,王芻也。 又梵語謂僧曰苾芻。 又芻尼。【許彥周詩話】嘗作七夕詩,押潘尼字,難于屬和,後讀《藏經》,有呼喜鵲爲芻尼。 又姓。見【何氏姓苑】。 又【集韻】葘尤切,音鄒。【韓愈·駑驥詩】力小若易制,價微良易酬。渴飮一斗水,饑食一束芻。 【六書正譌】芻象包束草之形,俗作蒭,非。【干祿字書】通作𦷝、𦱪。𦷝字原从艸从口从丑作。


考證:〔【孟子】猶芻豢之悅我口。【趙註】草牲曰芻。〕 謹照原文牲改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