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4 笔顺:横竖横竖横竖折撇捺捺捺捺捺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FHLO 五笔98:FHLO UNICODE:U+5877 四角号码:41160

仓颉:GYWI GBK编码:896F 规范编码:

lǔ ㄌㄨˇ

◎ 古同“”。

[①][lǔ]

[《廣韻》郎古切,上姥,來。]

亦作“1”。“1”的繁体字。

(1)盐碱地。

(2)土地硗薄。

(3)盐的一种。亦泛指食盐。

(4)化学名词。参见“鹵素”。

(5)用盐水加五香等或用酱油对食品进行煮制。

(6)用肉类、鸡蛋等做汤加淀粉而成的浓汁,用来浇在面条等食物上。

(7)饮料的浓汁。

(8)通“”。大盾。

(9)通“”。抄掠,俘获。

(10)通“”。俘虏。打仗时捉住的敌人。

(11)通“”。古代对少数民族或敌方的蔑称。

(12)通“”。愚钝。

(13)通“”。粗鲁,鲁莽。参见“鹵人”。

(14)姓。汉有卤公孺。见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。

[②][lú]

[《字彙》龍都切]

亦作“2”。同“1”。“2”的繁体字。

[国 语]:lǔ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丑集中】【土字部】 塷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236第43

【集韻】籠五切,同鹵。西方鹹地也。 鹵或从土,或別作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