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yǒu 注音:yǒu 部首:部首笔画:12

笔画:17 笔顺:竖折捺撇横竖横横捺捺捺捺折折捺折撇 结构:左中右结构

五笔86:LFOL 五笔98:LFOE UNICODE:U+9EDD 四角号码:64327

仓颉:WFVIS GBK编码:F7EE 规范编码:6242

yǒu ㄧㄡˇ

◎ 黑色:黝黑

◎ 黝

black dark

详细字义

◎ 黝 yǒu

〈形〉

(1) (形声。从黑,幼声。本义:淡黑色)

(2) 同本义 [black]

黝,微青黑色。——《说文

黑谓之黝。——《尔雅

其祧则守祧黝垩之。——《周礼·春官·守祧》

一命赤袚幽衡,再命赤韨幽衡。——《礼记·玉藻》。唐· 孔颖达疏引 孙炎注《尔雅》云:“黝,青黑。”

阴祀用黝牲,毛之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牧人》

(3) 又如:黝牲(黑色的牲畜);黝垩(以黑色和白色作涂饰);黝犊(黑色小牛);黝瘦(又黑又瘦);黝绿(浓绿);黝泽(浓黑而有光泽);黝面(青黑色脸面)

(4) 缠绕的样子 [winding]。如:黝纠(相连绕的样子)

(5) 长长的样子 [long]

浮梁黝以径度,灵台杰其高峙。——《文选·潘岳·闲居赋》

词性变化

◎ 黝 yǒu

〈动〉

(1) 变黑;使发黑 [blacken]

铠胄黝锈,枪刀弓矢生疏。——《歧路灯

(2) 又如:黝垩(涂以黑色和白色);黝锈(发黑生锈)

[①][yǒu]

[《廣韻》於糾切,上黝,影。]

(1)淡青黑色。

(2)长貌。

[②][yǒu]

[《集韻》於九切,上有,影。]

涂饰黑色。

[③][yī]

[《廣韻》於脂切,平脂,影。]

(1)县名。即黟县。在安徽。

(2)黑木。

[广 韵]:於脂切,上平6脂,yī,止開三平脂A影

[平水韵]:上声二十五有

[粤 语]:jau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亥集下】【黑字部】 黝; 康熙笔画:17; 页码:页1519第27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於糾切【韻會】幺糾切,𠀤音怮。【說文】微靑黑色。【玉篇】黑也,微靑色也。【爾雅·釋器】黑謂之黝。又【釋宮】地謂之黝。【註】黑飾地也。【周禮·夏官·牧人】隂祀用黝牲。【註】讀若幽,黑也。隂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。 又【王延壽·魯靈光殿賦】互黝糾而搏負。【註】黝糾,特出貌。 又【廣韻】於脂切【集韻】於夷切,𠀤音伊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丹陽郡黝縣。【註】本作黟,其音同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𠀤於九切,音懮。【廣雅】黝堊塗也。禮,天子諸侯之楹黝堊。 又【集韻】云九切,音有。義同。 又一笑切,音要。一曰用黑塗地。


考證:〔隂祀祭地北郊乃社稷也。〕 謹照周禮原註乃字改及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