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luǒ 注音:luǒ 部首:部首笔画:5

笔画:13 笔顺:捺折竖撇捺竖折横横横竖撇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PUJS 五笔98:PUJS UNICODE:U+88F8 四角号码:36294

仓颉:LWD GBK编码:C2E3 规范编码:3032

luǒ ㄌㄨㄛˇ

◎ 露出,没有遮盖:裸露裸体裸裎(脱衣露体)。赤裸裸裸子植物

◎ 裸

nakedness

详细字义

◎ 裸

躶、臝 luǒ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衣,果声。本义:赤身露体)

(2) 同本义 [naked]

臝,袒也。——《广雅

赵简子梦童子裸而转以歌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

其动物宜臝物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

平怒,乃解衣裸而佐刺船。——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

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。——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。索隐:“裸,露形也。”

或白昼使臝伏。——《汉书·高五王传》。师古曰:“臝者,露形体也。”

辄立臝立击鼓。——《汉书·江都易王非传》

臝诊其尸。——《汉书·董贤传》

(3) 又如:裸衣(脱衣露体);裸行(赤身露体行走);裸戏(裸身作戏);裸形(裸体);裸国(古国名。属不穿衣服的热带民族);裸尸(使尸骨暴露于野外);裸袒(赤身裸体)

(4) 捋,撩 [pull up]。如:裸袖揎拳;裸袖揎衣

词性变化

◎ 裸 luǒ

〈名〉

露出的身体 [naked body]

曹共公闻其骈胁,欲观其裸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◎ 裸 luǒ

〈形〉

(1) 动植物外面没有毛、羽、鳞、甲或其它东西包裹的[bare]

地为大矣,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观表》

(2) 又如:裸芽(植物学名词。无鳞叶保护的芽称为裸芽);裸虫(指没有羽、毛、鳞、甲的动物。包括有人类、蚯蚓等)

(3) 兽类短毛的 [short-hair]。如:裸物(短毛的动物);裸见(没有遮蔽;显露于外)

[①][luǒ]

[《廣韻》郎果切,上果,來。]

3”的被通假字。亦作“1”。

(1)赤身露体。

(2)引申为露出;无遮盖;无包裹。

(3)裸虫。指蹄角裸现或无毛羽鳞甲蔽体的动物。

(4)裸虫。古代常用以指人。

[广 韵]:郎果切,上34果,luǒ,果合一上戈來

[平水韵]:上声二十哿

[粤 语]:lo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下】【衣字部】 裸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1119第10

〔古文〕𡑤【唐韻】郞果切【集韻】魯果切,𠀤音卵。赤體。【說文】袒也。【孟子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。【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】曹共公聞其騈脅,欲觀其裸。【魏志·裴松之註】襧衡爲漁陽摻撾,不易衣,吏呵之,衡乃脫衣裸身爲之。 又人曰裸蟲。【晉書·五行志】裸蟲,人類,而人爲之王。 又川名。【述異記】桂林東南邊海有裸川。【桓譚·新論】呈衣冠于裸川。 又海上有裸人鄕。 又館名。【拾遺記】靈帝初起裸遊館千閒。 【韻會】作𧝹,別作倮臝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