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kē 注音:kē 部首:页 部首笔画:6
笔画:12 笔顺:捺横折撇撇捺横撇竖折撇捺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YNTM 五笔98:YNTM UNICODE:U+988F 四角号码:01882
仓颉:YOMBO GBK编码:F2A4 规范编码:5263
颏
(頦)
kē ㄎㄜˉ
◎ 脸的最下部分,在两腮和嘴的下面。通称“下巴”、“下巴颏儿”。
◎ 颏
详细字义
◎ 颏
頦 kē
〈名〉
(1) 下颌下方或下颌支之间的表面,通称“下巴” [chin]
颏,颐下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(2) 又如:颏颐(下巴和腮帮子);颏颔(下巴);颏颊(脸面,面子)
(3) 另见 ké
基本词义
◎ 颏
(1) 頦 ké
(2) ——鸟名用字,根据鸟或哺乳动物颏下的一块异色羽毛或毛皮分类定名 [bib]。如:红点颏,蓝点颏
(3) 另见 kē
[①][kē]
[《廣韻》古亥切,上海,見。]
[《廣韻》户來切,平咍,匣。]
“颏1”的繁体字。
(1)下巴。
(2)用同“咳”。
[②][ké]
“颏2”的繁体字。
鸟名用字。
[平水韵]:上平十灰·上声十贿
[粤 语]:hoi4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戌集下】【頁字部】 頦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1410第45
【唐韻】戸來切【韻會】何開切,𠀤音孩。【玉篇】頤下。【韓愈·記夢詩】我手承頦時拄座。 又【集韻】下攺切,音亥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𠀤柯開切,音該。【博雅】醜也。 又【廣韻】古亥切【集韻】已亥切,𠀤音攺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頰頦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