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róng 注音:róng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9 笔顺:横竖竖横竖竖横横横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ABF 五笔98:ABF UNICODE:U+8338 四角号码:44401

仓颉:TSJ GBK编码:C8D7 规范编码:1402

róng ㄖㄨㄥˊ

◎ 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:绿茸茸的草地

◎ 细柔的毛、发:“半脱紫茸裘”茸毛

◎ 指“鹿茸”(带细毛的才生出来的鹿角,可入药):茸客(指鹿)。( shēn )茸(指人参和鹿茸)。

◎ 茸

fine and soft young pilose antler

详细字义

◎ 茸 róng

〈形〉

(1) (形声。本义:草初生时又细又柔软) 同本义 [fine and soft]

茸,草茸茸貌。——《说文

在阘茸之中。——司马迁报任安书》。注:“细毛也。”

(2) 又如:茸壑(长着青草、苔藓的山洞、土穴)

词性变化

◎ 茸 róng

〈名〉

(1) 鹿茸的简称 [young pilose antler]

河天月晕鱼分子,槲叶风微鹿养茸。——黄庭坚

(2) 柔细的毛 [down]。如:茸毛;茸茸

(3) 刺绣用的丝缕。同“” [velvet]。如:茸线(刺绣用的丝线。即“绒线”)

其桑其松,其杞其茸。——《管子·地员》

[①][róng]

[《廣韻》而容切,平鍾,日。]

(1)草类初生细软貌。

(2)浓密柔细的兽毛。

(3)刺绣用的丝线。

(4)细碎。

(5)指细碎之物。

(6)指鹿茸。

(7)木名。

(8)见“茸闒”。

[②][rǒng]

[《集韻》乳勇切,上腫,日。]

推入。

[广 韵]:而容切,上平3鍾,róng,通開三平鍾日

[平水韵]:上平二冬·上声二肿

[粤 语]:jung4jung5

[闽南语]:jiong5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茸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1029第07

【唐韻】而容切【集韻】而融切【韻會】如容切,𠀤音戎。【說文】草茸茸貌。【張衡·南都賦】阿那蓊茸。【謝靈運詩】新蒲含紫茸。 又【史記·晉世家】狐裘蒙茸。【註】蒙茸,以言亂貌。【左傳】作尨茸。 又木名。【管子·地員篇】其杞其茸。 又鹿茸,藥名。【本草】四月、五月解角時取,隂乾,使時燥。 又【飛燕外傳】賜紫茸雲氣帳。【杜牧詩】醉脫紫茸裘。 又五茸,地名。【陸龜蒙詩】五茸春草雉媒驕。【自註】五茸,吳王獵所。 又【集韻】乳勇切,音宂。草生貌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叢以蘢茸。【師古註】聚貌。 又【前漢·司馬遷傳】僕又茸以蠶室,重爲天下觀笑。【師古註】茸,推也。 又闒茸,不肖也。【鹽鐵論】賢知之士,闒茸之所惡也。


考證:〔【𥡆天子傳】賜紫茸雲氣帳。〕 謹按𥡆天子傳無此文,謹照原書改飛燕外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