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lú 注音:lú 部首:木 部首笔画:4
笔画:9 笔顺:横竖撇捺竖横折横撇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SHNT 五笔98:SHNT UNICODE:U+680C 四角号码:41907
仓颉:DYS GBK编码:E8D3 规范编码:4146
曥
lú ㄌㄨˊ
◎ 日色。
◎ 日照。
[①][lú]
[《廣韻》落胡切,平模,來。]
“栌1”的繁体字。
(1)木名。即黄栌。落叶灌木。叶卵形或倒卵形,初夏开花。木材可制器具,兼作黄色染料。
(2)果名。栌橘。柑桔的一种。
(3)斗栱。梁上短柱。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櫨; 康熙笔画:20; 页码:页521第12
【唐韻】落胡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龍都切,𠀤音盧。【說文】柱上柎也。【徐曰】今謂草木枝端花房之蔕爲柎。此櫨象之,卽今之斗栱也。【淮南子·主術訓】短者以爲朱儒枅櫨。 又果名。【呂覽·本味篇】果之美者,箕山之東,靑島之所,有甘櫨焉。或省作盧。【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】盧橘夏熟。 又木也。一名黃櫨,一名楊櫨。【本草拾遺】黃櫨,生商洛山谷四川界。【唐本草】楊櫨,又名空疏,所在皆有。生籬垣閒,其子爲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