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1

笔画:5 笔顺:横撇竖捺横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GIGF 五笔98:DHGD UNICODE:U+4E15 四角号码:10109

仓颉:MFM GBK编码:D8A7 规范编码:3535

pī ㄆㄧˉ

◎ 大:丕业丕变

详细字义

◎ 丕 pī

〈形〉

(1) (形声。从一,不声。本义:大) 同本义[big;great]

丕,大也。——《说文

未丕扬先帝之盛功。——《汉书·匡衡传》

太医令吉丕。——《后汉书·耿秉传》

昧旦丕显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

弼我丕丕基。——《·大诰》

(2) 又如:丕变(大变);丕训(伟大而可为法则的言论);丕烈(伟大的功业);丕业(伟大的事业);丕绩(伟大的功绩);丕显(伟大而显明);丕丕基(极伟大的帝王家业。指帝王之位)

词性变化

◎ 丕 pī

〈动〉

尊奉 [follow]。如:丕崇(崇奉);丕然(敬奉的样子);丕承(很好地继承);丕应(很好地应和)

◎ 丕 pī

〈连〉

乃,于是 [then]。如:丕乃(于是);丕则(于是)

[①][pī]

[《廣韻》敷悲切,平脂,滂。]

[《集韻》攀悲切,平脂,滂。]

(1)大。

(2)奉。

(3)连词。乃,于是。

(4)助词。置句首或句中。

(5)姓。春秋晋有丕郑。见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。

[②][bù]

[《字彙補》奉布切]

(1)通“”。

(2)象声词。

[广 韵]:敷悲切,上平6脂,pī,止開三平脂B滂

[平水韵]:上平四支

[唐 音]:pyi

[国 语]:pī

[粤 语]:pei1

[闽南语]:phi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子集上】【一字部】 丕; 康熙笔画:5; 页码:页77第10

【廣韻】敷悲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攀悲切【正韻】鋪悲切,𡘋音胚。大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嘉乃丕績。 又奉也。【前漢·郊祀志】丕天之大律。【註】奉天之大法也。又姓。春秋晉大夫丕鄭。亦作㔻。 又同岯。山名。大邳山。【史記】作伾。【國語】作丕。 又元也。【書·金縢】是有丕子之責于天。【史記】以丕爲負。【索隱】引鄭氏曰:丕讀作負。◎按《廣韻》《玉篇》諸書音切,倶本音和,惟重脣輕脣之音,多用交互。後學不考,遂成譌舛,如丕用敷悲切之類。是以敷母輕脣之音,切滂母重脣之字。宜從《集韻》諸書攀悲切爲是。岯原字从山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