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qiàn 注音:qiàn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2 笔顺:竖折竖横竖竖横横撇折撇捺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MAFW 五笔98:MFQW UNICODE:U+5D4C 四角号码:22782

仓颉:UTMO GBK编码:C7B6 规范编码:2647

qiàn ㄑㄧㄢˋ

◎ 把东西填镶在空隙里:嵌入镶嵌

◎ 嵌

embed wedge

详细字义

◎ 嵌 qiàn

〈形〉

(1) (形声。本义:山谷深的样子)

(2) 同本义 [deep]。如:嵌谷(深谷)

(3) 张开的样子 [opening]

金人仡仡其承钟虚兮,嵌岩岩其龙鳞。——《文选·扬雄·甘泉赋》

嵌岩窦穴。——宋· 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

(4) 险峻 [precipious]。如:嵌巉(形容山崖险峻);嵌根(崖岸底部)

词性变化

◎ 嵌 qiàn

〈动〉

(1) 镶嵌 [inlay]。如:嵌蚌(在木器等物上面嵌以蚌壳拼成的图案);嵌压(用压力卡入);嵌金的象牙

(2) 紧紧埋入 [embed; imbed]。如:嵌于肉中的子弹

(3) 下陷,凹陷 [sink]。如:嵌空(凹陷;玲珑);

◎ 嵌 qiàn

〈名〉

(1) 山洞,岩洞 [gratto]

结庐就嵌窟,剪苕通径行。——唐· 孟浩然《游明禅师西山兰若

(2) 又如:嵌岩(山中的洞穴);嵌窟;嵌窦

[①][qiàn]

[《廣韻》口銜切,平銜,溪。]

[《廣韻》才敢切,上敢,從。]

2”的被通假字。亦作“1”。

(1)张开貌。

(2)险峻。

(3)上陷,凹陷。

(4)山深貌。参见“嵌谷”。

(5)孔;洞穴。

(6)镶嵌。

(7)引申为填塞。

(8)山石堆叠貌。

(9)钤印,盖印。

[②][kàn]

古地名用字。赤嵌,在今台湾台南市一带。

[广 韵]:口銜切,下平27銜,qiān,咸開二平銜溪

[平水韵]:下平十五咸·上声二十七感·去声二十八勘

[唐 音]:kam

[国 语]:qiàn,qiān

[粤 语]:haam1ham3ham6

[闽南语]:kham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寅集中】【山字部】 嵌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316第17

【廣韻】口銜切【集韻】呼監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丘銜切,𠀤闞乎聲。【說文】山深貌。【玉篇】坎旁孔也。【集韻】嵌巖深谷。 又開張山貌。【揚雄·甘泉賦】嵌巖巖其龍鱗。【註】嵌然開張也。 又【玉篇】【廣韻】才感切【集韻】【類篇】在敢切,𠀤音槧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苦濫切,音闞。岸𢽽峻也。【字彙】陷入中也。 【集韻】或作嵰。亦作嶔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