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hān 注音:hān 部首:部首笔画:6

笔画:11 笔顺:竖折横竖横捺横竖竖横横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JAFG 五笔98:JFG UNICODE:U+86B6 四角号码:54170

仓颉:LITM GBK编码:F2C0 规范编码:4832

hān ㄏㄢˉ

◎ 〔蚶子〕软体动物,介壳厚而坚实,生活在浅海泥沙中。肉可食,味鲜美。亦称“魁蛤”;俗称“瓦垄子”、“瓦楞子”。

详细字义

◎ 蚶 hān

〈名〉

(1) 动物名。俗叫瓦垄子或瓦楞子,又叫魁蛤 [blood clam;ark shell],蚶属的软体动物,介壳厚,稍呈心脏形,自壳顶出隆起的放射纵线四十多条,像瓦垄。生活在浅海泥沙中,肉味鲜美。通称“蚶子”

[何胤]疑食蚶蛎。——《南齐书·周颗传》

(2) 又如:蚶菜(赤贝的一种);蚶酱(蚶肉制成的酱)

[①][hān]

[《廣韻》呼談切,平談,曉。]

(1)软体动物。有两扇贝壳,厚而坚硬,上有瓦楞状突起。生活在浅海泥沙中。贝壳可供药用,肉味鲜美。俗称瓦楞子,又名魁陆、魁蛤。

(2)见“蚶貝羅”。

(3)见“蚶殼”。

[广 韵]:呼談切,下平23談,hān,咸開一平談曉

[平水韵]:下平十三覃

[粤 语]:ham1

[闽南语]:ham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申集中】【虫字部】 蚶; 康熙笔画:11; 页码:页1079第22

【唐韻】呼談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呼甘切,𠀤音憨。【爾雅·釋魚】魁陸。【註】《本草》云:魁狀如海蛤,圓而厚,外有理縱橫,卽今之蚶也。【郭璞·江賦】洪蚶專車。【註】蚶則徑四尺,背似瓦壟有文。【唐書·孔戣傳】明州歲貢淡菜、蚶蛤之屬。 又【集韻】沽三切,音甘。螺之小者。 又胡甘切,音函。義同。 或作蜬、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