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wēi 注音:wēi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9 笔顺:横撇横折撇横折撇捺 结构:半包围结构

五笔86:DGVT 五笔98:DGVD UNICODE:U+5A01 四角号码:53200

仓颉:IHMV GBK编码:CDFE 规范编码:1444

wēi ㄨㄟˉ

◎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:威力威风权威

◎ 凭借力量或势力:威胁威慑

◎ 威

by force might power

详细字义

◎ 威 wēi

〈名〉

(1) 威力;威风 [might;power]

威,畏也。——《说文

威也者,力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

有而可畏谓之威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
严大国之威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秦王之威。

威天下不以兵革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威棱威乎邻国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传》

威振四海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过秦论

为敛威去。——《明史

(2) 又如:威风杀气(威风恶煞;盛气凌人);威弧(很有威力的弧矢);威折(以威力使之折服);威服(以威力慑服);威柄(威权,权力);威畏(以威势使之畏服);威约(威势为人制约);威凌(以威势相欺凌);威绥(以威力使之安定)

(3) 尊严,威严 [dignity]

畏威保位。——《明史

吏惮其威。

(4) 又如:威荣(尊严与荣华);威法(威严的法令);威神(尊严的神灵);威裕(威严和宽仁);威敬(有威严,令人敬重);威光(威严的光芒);威棱(声势威仪);威德(威严与恩德);威锋(威德);威权(威势与权力);威灵(声势威仪);威声(威严的名声);威神(威仪的神灵);威化(声威德化)

(5) 虐害。通“” [terrible thing]

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——《老子

(6) 刑罚 [penalty]。如:威威(处罚罪犯);威令(刑法或军政命令);威辟(重刑苛法)

(7)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[hundred families]

百户为“”,设中、前、后、左、右五所,每军百户曰威。——《南疆逸史

词性变化

◎ 威 wēi

〈形〉

〈方〉∶漂亮的 [beautiful]

楹联贴好了,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:“威不威?”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,大声说:“威呀”!—— 陈残云《香飘四季

◎ 威 wēi

〈动〉

(1) 畏惧。通“” [fear]

死丧之威,兄弟孔怀。——《·小雅·常棣》

威,畏也,可畏惧也。——《释名·释言语》

见怀思威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四》

(2) 震慑 [shock]

吾三战而三胜,声威天下。——《战国策

教我先威众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[①][wēi]

[《廣韻》於非切,平微,影。]

(1)显示的使人畏惧慑服的力量。

(2)引申为权势,权力。

(3)尊严;威严。指表现出的使人敬畏的气势、态度。

(4)武力。

(5)震慑,使知畏惧而服从。

(6)胁迫;欺凌。

(7)指刑罚;惩罚。

(8)畏惧;敬畏。

(9)德,功德。

(10)法则;仪则。

(11)指以某一事物为法则进行统一或指挥。

(12)通“”。指弓中央弯曲处。

(13)指丈夫的母亲。参见“威姑”。

[上古音]:微部闕母,iu?i

[广 韵]:於非切,上平8微,wēi,止合三平微影

[平水韵]:上平五微

[唐 音]:*qiu?i

[国 语]:wēi

[粤 语]:wai1

[闽南语]:ui1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丑集下】【女字部】 威; 康熙笔画:9; 页码:页261第24

〔古文〕𤰴𤱫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於非切,音蝛。尊嚴也。【易·大有】威如之吉。【書·洪範】惟辟作威。【周禮·天官】𠛬賞以馭其威。【吳語】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。 又【諡法】猛以剛果,彊義執政,𠀤曰威。 又婦稱姑爲威姑。猶子稱父爲嚴君。【說文】威,姑也,引漢律婦告威姑。【正字通】按漢律威姑二字宜連讀,信如說文訓,似告姑姑,豈成文理。又南威,美人名。 又虎脅兩旁及尾端有骨如乙,名虎威,見【酉陽雜俎】。 又伊威,蟲名。【爾雅·釋蟲】作蛜蝛。【詩·豳風】伊威在室。 又與畏通。【莊子·漁父篇】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。【註】威畏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