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dǐng 注音:dǐng 部首:部首笔画:12

笔画:14 笔顺:竖横竖折横横横折横撇竖横竖折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HHNN 五笔98:HHNN UNICODE:U+9F11 四角号码:21227

仓颉:YUVML GBK编码:FC87 规范编码:

dǐng ㄉㄧㄥˇ

◎ 古同“”。

[①][dǐng]

[《廣韻》都挺切,上迥,端。]

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

(1)古代炊器,又为盛熟牲之器。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。圆鼎两耳三足,方鼎两耳四足。盛行于商周。多用为宗庙的礼器和墓葬的明器。

(2)相传夏禹铸九鼎,历商至周,为传国的重器。后遂以指代国家政权和帝位。

(3)古时烹杀罪人的刑具。

(4)炼丹煮药之器。

(5)卦名之一。巽下离上,去故取新之象。

(6)引申为更新。参见“鼎新革故”。

(7)显赫,盛大。参见“鼎族”、“鼎貴”。

(8)比喻三公、宰辅、重臣之位。

(9)指地位和功名。

(10)比喻三方并立之势。参见“鼎立”、“鼎足”。

(11)最,顶。

(12)量词。

(13)副词。表示正在进行或正处于某种状态。相当于“”、“正当”、“”。参见“鼎盛”、“鼎來”。

(14)姓。宋有鼎澧。见《奇姓通》。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亥集下】【鼎字部】 鼑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1525第13

【集韻】鼎,古作鼑。註詳部首。 又【正字通】籀文貞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