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cuàn 注音:cuàn 部首:部首笔画:4

笔画:16 笔顺:捺撇撇捺竖折横横横竖竖横横横折捺 结构:左右结构

五笔86:OJBC 五笔98:OJBC UNICODE:U+71B6 四角号码:96847

仓颉:FASE GBK编码:9FE4 规范编码:

cuàn ㄘㄨㄢˋ

◎ 古同“”。

[①][cuàn]

[《廣韻》七亂切,去换,清。]

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

(1)烧火煮饭。

(2)指烧火做饭的人。

(3)泛指烧煮。

(4)焚烧。

(5)灶。

(6)戏曲名词。宋杂剧、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。旧时亦以爨或爨弄指演剧。

(7)古星名。即今之水星。参见“爨星”。

(8)我国古族群名和古地名。三国、晋、南北朝时期由南中占统治地位的建宁(当今云南省曲靖地区)大姓爨氏集团演变而来。分成东爨、西爨两部。均在今云南省东部。唐代东爨为乌蛮,西爨为白蛮。元代称乌蛮为黑爨,白蛮为白爨。明以后,爨专指罗罗。

(9)姓。战国时有爨襄。见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。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巳集中】【火字部】 熶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681第17

【集韻】取亂切,音竄。本作爨。或作𤏷。詳後爨字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