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sēn 注音:sēn 部首:衤 部首笔画:5
笔画:16 笔顺:捺折竖撇捺折捺折捺折捺撇捺撇撇撇 结构:左右结构
五笔86:PUCE 五笔98:PUCE UNICODE:U+8942 四角号码:33222
仓颉:LIIH GBK编码:D249 规范编码:
襂
sēn ㄙㄣˉ
◎ 〔襂纚( xǐ )〕衣裳、羽毛等下垂的样子。
[①][sēn]
[《集韻》疏簪切,平侵,生。]
见“襂纚”。
[②][shān]
[《集韻》師銜切,平銜,生。]
(1)同“縿”。旌旗上下垂的飘带等饰物。
(2)同“衫”。单衣。
[粤 语]:sam1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申集下】【衣字部】 襂; 康熙笔画:17; 页码:页1123第24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疏簪切,音森。襂襹,衣裳毛羽垂貌。【揚雄·甘泉賦】䙰虖襂襹。【木華·海賦】被羽翮之襂襹。 又師銜切,音衫。【說文】本作縿,旌旗之斿也。【儀禮·旣夕註】中帶若今之褌襂。【後漢·輿服志】諸古麗圭襂閨綠加上之服,禁絕之。【註】《司馬相如·大人賦》重旬始以爲襂。註:葆下旒也,則襂之容如旌旒也。 【類篇】或作襳、𧛡。垂旬始以爲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