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zhì 注音:zhì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3 笔顺:捺捺折横竖竖折横横横横撇捺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PFHW 五笔98:PFHW UNICODE:U+5BD8 四角号码:30801

仓颉:JJBC GBK编码:8C85 规范编码:

zhì ㄓˋ

◎ 同“”。

详细字义

◎ 寘 zhì

〈动〉

(1) 安排,放置 [place]

寘,置也。——《说文新附

寘于丛棘。——《·坎卦》

坎坎伐檀兮,寘之河之干兮。——《·魏风·伐檀》

遂寘姜氏于城颍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寘彼周行。——《·周南·卷耳》

凡害人者,寘之圜土。——《周礼·秋官·大司寇》

(2) 又如:寘怀(放在心上);寘身(安身;存身)

[①][zhì]

[《廣韻》支義切,去寘,章。]

2”的被通假字。“填5”的被通假字。

(1)放置;安置。

(2)处置;处理。

(3)遗留;施及。

(4)弃置;放弃。

(5)止息。

[②][tián]

(1)同“”。填塞;充塞。

(2)用于地名。

[广 韵]:支義切,去5寘,zhì,止開三去支A章

[平水韵]:去声四寘

[国 语]:zhì

[粤 语]:zi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寅集上】【宀字部】 寘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289第27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支義切,音觶。【說文】置也。【正韻】納之也,猶言安著也。【詩·小雅】寘子于懷。【註】親之也。【魯語】藏罟不如寘里克於側之不忘也。又【左傳·隱十一年】凡而器用,財賄,無寘於許。 又【廣韻】止也,廢也。【詩·周南】寘彼周行。【註】寘,舍也。【周禮·秋官·大司𡨥】寘之圜土。又【左傳·隱元年】遂寘姜氏於城颍。 又通作示。【禮·中庸】其如示諸掌乎。【註】示讀如寘。置也。 俗作寘,非。


考證:〔【左傳·隱元年】遂寘姜氏於城颖。〕 謹照原文颖改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