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zhào 注音:zhào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5 笔顺:折撇竖折横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VKF 五笔98:VKF UNICODE:U+53EC 四角号码:17602

仓颉:SHR GBK编码:D5D9 规范编码:0334

zhào ㄓㄠˋ

◎ 召唤:召集召见

◎ 召致,引来:召祸召人怨

◎ 召

call together convene summon

详细字义

◎ 召 zhào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口,刀声。本义:呼唤)

(2) 召唤。用言语叫人来 [call;summon]

召,呼也。从口,刀声。以言曰召,以手曰招。——《说文

召,呼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二》

召有司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召赵御吏。

大府召视儿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

亦召供奉。——宋· 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
(3) 又如:召呼(呼唤;通知;交代);召致(使之至;唤来)

(4) 招致 [incur]

故言有召祸也,行有招辱也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
召武受辞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收召后学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

召闹取怒。

(5) 又如:召引(招引;引导);召幸(被招致或宠爱的人);召取(导致;引来)

(6) 邀请 [invite]

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邻人。——《淮南子·脩务》。注:“召,犹请也。”

令召客者酒酣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分职》

今召客者,酒酣,歌舞,鼓瑟吹竽。——《吕氏春秋

(7) 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[recruit]

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 右北平太守。——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
召三老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累召不应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卒不召。——《明史

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。

(8) 感化和召唤 [move and inspire]

物色相召,人谁获安!——《文心雕龙

(9) 召集 [call together]

召令徒属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悉召群臣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召诸贵人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召会武官。

(10) 另见 shào

[①][zhào]

[《廣韻》直照切,去笑,澄。]

(1)召唤;召见。

(2)招引;导致。召、招通用。

(3)邀请。

(4)征召。特指君召臣。

(5)通“”。告诉。

(6)蒙古语的译音。寺庙。参见“召廟”。

召$$[shào]

[《廣韻》寔照切,去笑,禪。]

(1)古邑名。周初召公奭的采邑。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。周东迁后,别受采邑,在今山西垣曲县东。

(2)姓。汉代有召平。见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。

[上古音]:宵部定母,di?

[广 韵]:直照切,去35笑,zhào,效開三去宵B澄

[平水韵]:去声十八啸

[唐 音]:djhi??u

[国 语]:zhào,shào

[粤 语]:siu6ziu6

[闽南语]:tiau3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召; 康熙笔画:5; 页码:页172第07

【唐韻】直少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直笑切,𠀤潮去聲。【說文】評也。【王逸曰】以手曰招,以言曰召。【書·甘誓】大戰于甘,乃召六卿。【詩·齊風】自公召之。【禮·曲禮】父召,無諾唯而起。 又【廣韻】【正韻】實照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時照切,𠀤同邵。【廣韻】邑名。【詩序】甘棠,美召伯也。【箋】召伯,姬姓,名奭,食邑于召。 又姓。【廣韻】召公之後。【前漢·循吏傳】召信臣,九江壽春人。【氏族博考】春秋召與邵一氏,後分爲二,汝南安陽之族皆从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