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niàn 注音:niàn 部首:廾 部首笔画:3
笔画:4 笔顺:横竖竖横 结构:独体结构
五笔86:AGHG 五笔98:AGHG UNICODE:U+5EFF 四角号码:44770
仓颉:T GBK编码:D8A5 规范编码:3510
廿
niàn ㄋㄧㄢˋ
◎ 二十:廿四史。
◎ 廿
详细字义
◎ 廿 niàn
〈数〉
二十。后也大写作“念” [twenty]
三月念六。——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廿二日天稍和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经廿年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[①][niàn]
[《廣韻》人執切,入緝,日。]
亦作“卄1”。
数词。二十的合体。
[广 韵]:人執切,入26緝,rì,深開三入侵A日
[平水韵]:入声十四缉
[国 语]:niàn
[粤 语]:jaa6je6nim6
[闽南语]:ji7,jiap8
康熙字典: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寅集下】【廾字部】 廿; 康熙笔画:4; 页码:页353第10
【唐韻】人汁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日執切,𠀤音入。【玉篇】二十幷也。今直爲二十字。【顏之推·稽聖賦】中山何夥,有子百廿。魏嫗何多,一孕四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