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tǎng 注音:tǎng 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8 笔顺:折撇横折捺竖折竖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VCMH 五笔98:VCMH UNICODE:U+5E11 四角号码:47227

仓颉:VELB GBK编码:E0FB 规范编码:4067

tǎng ㄊㄤˇ

◎ 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:帑藏( zàng )(指国库)。府帑(府库里的钱财)。( zhòng )帑(大量的钱财)。

详细字义

◎ 帑 tǎng

〈名〉

(1) 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[state treasury]

帑,金币所藏也。从巾,奴声。——《说文

库藏曰帑。——《通俗文

人食不足,而帑藏殷积。——《后汉书

(2) 又如:帑实(府库中的财物);帑廪(国库与粮仓);帑廥(国家储藏金币和粮食的府库);帑藏(国库);帑储(府库储积);帑簿(国库登记财物的帐簿);帑银(国库中的银子)

(3) 指国家库藏的金帛 [funds in the state treasury]

虚费府帑。——《汉书·匈奴传》

(4) 又如:国帑(国家的公款);帑金(钱币。多指国库所藏)

(5) 裹金帛的囊 [golden bag]

行帑无寸金,卫兵不宿饱。——《旧唐书

词性变化

◎ 帑 tǎng

〈动〉

(1) 藏匿 [hide]

帑金帛舍。——《晋书音义

(2) 又如:帑屋(帑舍。贮藏金银的库房);帑帛(库藏的丝织品)

[①][tǎng]

[《廣韻》他朗切,上蕩,透。]

亦作“1”。

(1)财帛。

(2)指藏金帛的府库。

(3)囊。

(4)掠取。

[②][nú]

[《廣韻》乃都切,平模,泥。]

亦作“2”。

(1)通“”。儿女的通称。

(2)用以指妻子和儿女。

(3)通“”。俘虏;奴隶。

(4)通“”。鸟尾。

(5)雌。

(6)通“”。参见“2抹”。

[上古音]:鱼部泥母,na

[广 韵]:他朗切,上37蕩,tǎng,宕開一上唐透

[平水韵]:上平七虞·上声二十二养

[国 语]:tǎng,nú

[粤 语]:nou4tong2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寅集中】【巾字部】 帑; 康熙笔画:8; 页码:页329第34

【唐韻】乃都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農都切,𠀤音奴。與孥通。【詩·小雅】樂爾妻帑。【傳】帑,子也。【左傳·文十三年】秦人歸其帑。【註】帑,妻子也。 又鳥尾曰帑。【左傳·襄二十八年】以害鳥帑。【註】鳥尾曰帑。【疏】帑,細弱之名。於人則妻子爲帑,於鳥則鳥尾曰帑。妻子爲人之後,鳥尾爲鳥之後,故俱以帑爲言。 又【廣韻】他朗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坦朗切【正韻】他曩切,𠀤音曭。【說文】金幣所藏也。【玉篇】金布所藏之府。【前漢·匈奴傳】以爲虛費府帑。【後漢·鄭弘傳】人食不足,而帑藏金幣。


考證:〔【左傳·文十三年】秦人送其帑。〕 謹照原文送改歸。